在十六世紀中葉,大約中國明朝中期,瑞士鐘表已經出現,迄今已經傳承400多年。品牌、鐘表文化和技術創新構成了瑞士鐘表長盛不衰的基石。本文主要是關于瑞士手表的問題和思考,讓大家對它更有了解。
一、建國初期的國內進口瑞士手表價格。
這是一張很早的進口手表價目表,對大家來說三個品牌是非常熟悉的,如果按當時平均工資來說,前兩名和現在的價格比較接近,后四位就差別大了。特別是天梭,目前的平均價格在5000左右,而364元當時相當于當時一個公務員全年的工資,現在一個公務員年薪已經很高了,從這個角度來看,天梭的價格比以前降低了很多。當然,由于產銷量很大,天梭品牌的手表現在還是很火的。
二、瑞士人通常帶什么表?
瑞士是全球公認的高收入發達國家,也是鐘表的王國,這里的人們通常帶什么手表?有人說天梭是瑞士的國民表,其實最普及的還是像斯沃琪這樣的普通石英表。由于瑞士人非常守時,所以幾乎每個人都帶手表,名牌手表其實帶的人不多,除非你是從事這個行業的。一塊手表用上十幾年是非常正常的,還記得有很多瑞士品牌在石英危機中生產過的石英表,已經快40年了,很多瑞士人還是在佩戴,這對品牌廠家提出了極高的售后要求??偨Y一下:瑞士人雖然工資收入高,但大多數選擇普通的瑞士手表;瑞士人對手表非常了解,但并不對名牌高價手表趨之若鶩,手表在他們看來,是幫助他們守時的工具,也是出口賺錢的載體。
三、為什么現在絕大多數好表都是瑞士造的?
關于為什么瑞士制造的手表受到認可,有過非常多的討論。有人說,這是英法的產業工人轉移到瑞士形成的。有人說,這和瑞士人的性格和氣質有關。還有人說,因為瑞士冬天太冷,在室內做手表正好打發時間,呵呵?。ū睔W國家更冷,為什么不做手表?)。
我們大膽設想一下,七八十年代如果不是老海耶克出手,現在的瑞士制表業可能也只是很一般的行業,不可能成為瑞士的支柱產業之一。對這個問題究其原因,肯定是綜合因素導致的結果。套用中國足球圈的說法,只要青訓做的好,世界杯肯定能進入。瑞士制表也是這樣,不包括國際職業制表學校,為本國培養手表職業技術人才的學校有六所,共有2000多人接受長達3-6年的系統學習,除此之外,還有實力雄厚的鐘表集團開設的專業課程班,為在職員工提供1-3年不等的全脫產培訓,正是因為從事這個行業的后備軍多了,所以專業水準就非常高,就這樣,一代一代,終于成為鐘表王國。
除了傳承,還有創新,寶璣開創的陀飛輪時代,斯沃琪為全世界打造的價廉物美的Second Watch(Swatch),歐米茄的同軸擒縱、硅游絲和全防磁手表開創了鐘表內芯的新時代,創新是推動瑞士制造享譽世界的不竭動力。
2014年,中瑞自貿協定7月1日正式生效后, 67%瑞士出口中國的商品已經可以享受零關稅,但這67%里并不包含手表。中瑞自貿協定生效的第一年,中國對進口自瑞士的手表關稅在原稅率的基礎上統一削減18%,此后逐步擴大削減幅度。大部分的瑞士銷往中國的手表,至2024年,關稅削減幅度可達到60%,部分光電顯示式的電子手表可享受零關稅。相信越來越多的國人可以用上瑞士手表。